來源:江南晚報 4月16日 A7版 眼下正是“四月不減肥五月徒傷悲”的季節(jié),不少市民尤其是一些女性紛紛開啟“輕食+健身”模式,正當季的牛油果成為不少輕食主義者的“必備款”。記者從錫澄路水果批發(fā)市場了解到,今年至今牛油果的交易量已達到60噸,是四年前全年銷售額的10多倍。除此之外,當初的小眾水果百香果、紅西柚等,近幾年也都逐漸成長為“網(wǎng)紅水果”。
牛油果五年前在錫銷量僅5噸
“我從4月份開始午餐都在單位附近的一家輕食餐廳解決!”市民蔣女士坦言,為了減肥,她最近一直堅持健身,對每天攝入的熱量都會嚴格計算,含有牛油果的輕食成為蔣女士用餐的首選。她表示,牛油果富含植物脂肪,既能保證身體所需營養(yǎng),又比較健康低脂。采訪中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像蔣女士一樣,從此前對牛油果不知如何入口,到如今的幾日不食就會想念。 牛油果又名鱷梨,有人形象地稱之為“長得像手雷,吃起來像肥皂”。幾年前,作為進口水果中的小眾水果,牛油果一直走的是“高端路線”,一直聲稱抗氧化、抗衰老。不同季節(jié)其零售價也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。以前牛油果在無錫還只是“名不見經(jīng)傳”的小眾水果,五年前全年的銷量也不會超過5噸。盡管顏值和口感都很難讓人第一次就愛上,但并不妨礙其近兩年成為“網(wǎng)紅”。業(yè)內(nèi)人士表示,除了是輕食者點擊率較高的食材外,近兩年也成為不少無錫寶媽的“大愛”,在給寶寶做輔食時經(jīng)常用到,還有一些人則喜歡用牛油果、香蕉、牛奶或是和酸奶攪拌做成飲品、甜品。
牛油果價格四年來打了“對折”
在該業(yè)內(nèi)人士看來,如今牛油果已然成為“網(wǎng)紅水果”。究其原因,除了關(guān)稅政策的利好,還有電商的推波助瀾。近幾年電商迅猛發(fā)展,不少生鮮平臺加入了牛油果的營銷大戰(zhàn)中。各路”種草貼”加上營養(yǎng)師、健身達人的推介,在各種關(guān)聯(lián)銷售中使得牛油果曝光率陡增,迅速成為”網(wǎng)紅水果”。 “今年以來,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交易量已達60噸!”錫澄路水果批發(fā)市場相關(guān)負責人告訴記者,五年前牛油果主要是去往一些西餐廳,很少進入家庭消費。而現(xiàn)在牛油果逐漸步入市民的家庭餐桌。從去年的銷售來看,全年在錫交易量整整達到了281噸。其價格也從當時一箱20多只裝的牛油果三五百元批發(fā)價,降到現(xiàn)在的兩百元左右,低價位時120-130元一箱。 通常來看,牛油果上市高峰期在年前年后,到五六月逐漸落市。每年4月牛油果的上市量不小。眼下,正好是墨西哥主產(chǎn)區(qū)牛油果的上市季,行情也比較穩(wěn)定。近階段,一箱牛油果的批發(fā)價為250元左右?!敖酉聛磉€會降價!”該負責人表示。
百香果銷量四年間翻了50倍
實際上,除了牛油果,百香果、紅西柚等近幾年紅起來的“網(wǎng)紅款”水果,正不斷走入無錫人的家庭。據(jù)了解,百香果又叫做西番蓮,有人說百香果之所以叫百香果是因為它含有菠蘿、芒果、香蕉、草莓、甘蔗等各種水果的味道。百香果形狀圓圓的,皮很厚,剖開后里面有濃郁的汁水,與牛油果的外形有些相似。記者在多家水果店都見到百香果,但位置并不顯眼,數(shù)量也不多。通常也是論個售賣,3元-5元不等。 同樣是四五年前,百香果在無錫水果店里也并不常見。當時主要是一些甜品店、茶飲店等將此作為調(diào)味食材,很少有家庭消費,2015年整年的交易量為11噸。和牛油果所不同的是,很少有人直接食用它里面的果肉,大多數(shù)人都是用來泡水喝。“其實我也說不出來它的味道,第一次喝的時候我自己都有點驚訝,感覺就和飲料一樣。”市民林女士對記者說,她從來不給孩子喝飲料,每次孩子想喝就給買百香果泡水喝,加一點蜂蜜或是冰糖,口感又酸又甜?!袄鲜晨汀眲t更喜歡將百香果一切二,然后簡單粗暴地用勺子把半個百香果舀起來直接喂嘴里。 “去年達到了540多噸!”記者從錫澄路水果批發(fā)市場證實,2018年百香果在無錫批發(fā)市場的銷量比四年前翻了差不多50倍。相關(guān)負責人分析說,近兩年各大品牌的飲料店如雨后春筍在無錫冒出來,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百香果的消費。另一方面,市民對百香果的認知度也越來越高,由于口感鮮潔,一些追求健康飲食的市民對此非常青睞,常常買回家自制百香果飲料。其在無錫市場的價格也逐年下降,從2015年每斤10.5元的批發(fā)價下降至去年的7.8元。 此外,口感有點酸苦的紅西柚也開始躋身“網(wǎng)紅水果”的隊列中,去年在錫銷量為780噸,在2015年的基礎(chǔ)上翻了一番。盡管紅西柚有些酸苦味,但由于吃口清爽,如今正成為不少“小資”人士追捧的人氣水果。其價格也有所下降,批發(fā)價從2015年的9.4元降至去年的8.5元。(晚報記者 袁曉嵐/文、攝)
|